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,粮食安全乃“国之大者”。藏粮于地,根本在于严守耕地红线,加强耕地用途管控。要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。要树立大食物观,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,推动农业种业向“特”“优”方向发展,推动“马铃薯革命”和杂粮产业发展。
一粒种,万担粮。种子是农业科技的“芯片”,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。藏粮于技,要通过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,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,抓好种业振兴,建设种业强省。同时,大力建设爱农懂农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,培育农业市场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,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培育造就更多高素质农民。
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,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,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发有为、建功立业,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。聚焦“十稳十提”,坚持稳粮保粮,坚持特优方向,坚持科技兴农,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奋力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“农业要特色转型,实现优质高效发展”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。